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5,442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253809
思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時時歡喜,日日好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還是寧願看雲去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善用別人提醒減少個人盲點
作者:
思情
日期: 2020.10.13 天氣:
心情:
盲點的存在,大家都知道。
但是,「盲點」
就是指無法「自我感知」的,才叫「盲點」,
必須借助旁人的提醒,才有辦法得知,
就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一樣。
因此,建立外在(旁人)的「提醒機制」,
是減少個人盲點非常重要、且是唯一的方法。
組織當中因為人員互動頻繁,
不論是主管、部屬或是跨部門的同事間,
因彼此的接觸頻繁較易察覺盲點,
原是一個最佳的互相提醒來源;
然而,組織中卻常常見到少有人
願意主動點醒「當局者」的現象,原因何在?
事實上,大部分的人並不排斥旁人提醒,
事後也接受、承認盲點的存在,
只是人易在被提醒的過程中,
會不經意澆熄旁人的熱情。
比方說,有些人被提醒時神情僵硬,說不出話;
有些人則是懊惱不已,表情沮喪;
有些人甚至當場面露不悅,並嘗試辯解。
聽者雖無排斥之意,卻因種種瞬間表情,
讓提醒者以為對方不悅,從而減少主動提醒的意願,
無形中導致提醒機制無從發揮,
而這些都是導因於「不習慣被提醒」。
人從出生到成年,原本已養成「被人提醒」的習慣。
嬰兒自呱呱落地開始,
不論是走路、吃穿、明辨是非,
到進入學校學習社會化,
都需父母與師長的教導以及隨時的提醒,
各種生活習慣與規範才會逐漸成形。
經常的接受提醒,
小孩無形中養成「被提醒的習慣」,
被提醒時只會有「對喔,我怎麼忘記了」的反應,
改正時也極為自然。
「被提醒的習慣」卻在叛逆期時出現逆轉。
叛逆性格較顯著的孩子,認為自己應獨立自主,
面對大人提醒較易排斥;
而長輩感受到小孩排拒的態度,
為維持良好互動,逐漸減少提醒。
進大學後,
大學師長則專注專業知識的教授,
更少主動指正學生。
換言之,從中學到進入職場此一漫長時間,
人已逐漸不習慣外人的提醒。
因此,若在別人提醒時能以微笑
或「怎麼沒想到」的態度面對,
並持續注意一段時間,
恢復「被提醒的習慣」,即能破除提醒者的戒心,
表情也會恢復自然,提醒機制也就能回復。
除了習慣問題之外,
另一種造成「提醒機制」無法發揮的因素,
則是因為太重面子。
特別是事事追求完美者,
因較他人投注更多的心力於提升完美度,
一旦經人指正盲點,在加倍努力反遭質疑的情況下,
其當下的情緒反應將更為激烈,
更易令提醒者感到退卻,進而減少主動的提醒。
不論是習慣或是面子問題,
要能啟動個人的「提醒機制」,
根源都在於要先有「人不可能完美」這個認知,
當他人指正,心態上預留「可能沒想到」的空間,
自然而然就能啟動旁人持續提醒
盲點→盲點愈少→完美度愈高此一善性循環
標籤:
瀏覽次數:
276
人氣指數:
1076
累積鼓勵:
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時時歡喜,日日好日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還是寧願看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