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10916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91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10917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1.09.16  天氣:  心情:
四歲的眼睛

當幼稚園的老師
把一碗小魚稀飯遞給四歲的小慈
她突然吃不下去
她看見所有的小魚張著大眼瞪著她
這些 baby小魚應該跟爸爸、媽媽在海裏玩耍
為什麼統統跑到我的碗裏?
小魚哀傷的眼睛
深深地觸動了她幼小的心靈
她沒有掉淚,只是輕輕地把飯碗推開
從那天開始
小小的心靈跟自己有了一個暗暗的約定
她還是跟往常般嬉笑玩耍
唯一不同的是,她開始有點「偏食」
起初並沒有人注意到
是後來她到麥當勞吃飯時
阿姨發現她一反常態地只點了沙拉和薯條
到奶奶家,也不再吃最喜愛的排骨和煎魚
奶奶心疼地直嚷著說:
是誰要她吃素?小小年紀怎麼會吃起素來?
大家一再追問,她卻從來不答
有一天
媽媽在她的小書包裏發現了一本護生故事
媽媽於是趁機又問她為什麼要吃素
她這才把小魚眼睛看她的事告訴媽媽
「動物實在好可憐!」
說著說著,她淚眼汪汪地哭了起來
四歲的眼睛
能看見小魚在生死大海裡的掙紮
同樣一個四歲的眼睛
居然也能照見人間的悲憫
當四歲的愛西看見電視上衣索匹亞的孩子
用無助的雙眼凝視著她時
她餐盤裏的雞肉就嚥不下去。
「我想把雞肉送給他們!」
愛西告訴奶奶
奶奶說:傻孩子!
衣索匹亞好遠
等雞肉送到那裡,也不能吃了!
那我們家附近有沒有小孩沒飯吃?
奶奶說:我想一定有
我們把雞肉送給他們好了
就這樣
一個電視畫面,一雙雙飢餓的眼睛
讓四歲的愛西生起了強烈的愛心
愛西‧強森基金會因而成立
它的宗旨就是向全世界的貧窮挑戰
剛開始,祖孫二人沿街敲門
很快的,消息傳了開來
她的家裏頓時變成了食品救濟中心
耶誕節前一天
她第一次發放食物,結果送出一千多件
NBC 及其他媒體爭相報導
四方打來的電話響個不停
第二年,一共動用了七個壯漢
才把食品抬上卡車,分送各地
後來,颱風過境
她又增加了衣物的發放
有一天
有個小男孩在街上被流彈射到
他的父母沒錢為他安葬
愛西聽了非常難過,於是開始為他募款
愛西今年已經十三歲了
位四歲就有勇氣和毅力
向貧窮挑戰的小女孩
帶給世界一句話
只要有心,不論膚色、年齡
任何人都可以貢獻己力,改變世界!
四歲的眼睛,能看見什麼?
當我們被俗世纏繞
心靈粗糙,心眼關閉時
孩子真實觀照、慈悲溫暖的雙眼
往往能帶領我們返樸歸真
找回失去已久的童真與清明





說好話的瑞士人

如果有個「世界盃說好話大賽」,看看哪一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說好話,冠軍寶座應該非瑞士人莫屬吧!

剛到瑞士時,有一次在公車上,重感冒的我噴嚏連連又不停擤鼻涕,我每打一次噴嚏,車上乘客就「輪流」轉過頭來對我說:「祝妳健康!」當時好不習慣這樣的「關注」,怪尷尬的,還沒到達目的地就提前「逃」下車,不料下車前還有不少人(包括司機在內)齊聲祝福我早日康復!

超市的收銀員也一定會在顧客結帳時打招呼,而且隨時間變化招呼詞。例如付完錢,你會聽到收銀員對你說:「祝你有美好的一天!」「祝你有個美好的夜晚!」或「祝你週末愉快!」

瑞士人會道謝,然後不吝嗇的回過頭來也祝福一下對方。這樣大家互相祝福,購物這瑣碎的例行公事因此變成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快樂泉源。

推著嬰兒車帶寶寶出門,幾乎每次都會有人過來看寶寶,稱讚寶寶的眼睛漂亮、膚色健康……我這個當媽媽的總是聽得飄飄然,覺得自己的寶寶真是全天下最可愛的。

後來才發現,每個小寶寶都一樣常被路人稱讚,而每個媽媽也都跟我一樣聽得樂陶陶。漸漸的,我不再只把眼光定在自己的寶寶身上,看看別人的寶寶,的確也很可愛?開口稱讚變成自然而然,也因此和其他的年輕媽媽熟悉起來,添了好多交換育兒心得的好朋友。

然而,這些年來最讓我覺得溫馨的其實是家人之間的好話交流。外子是瑞士人,用餐完畢一定跟我道謝,說餐點很可口、說他好滿足;出門上班前會祝福我一天愉快;臨睡前會祝我一覺好眠。

當然,長久下來,原本單向的祝福已變成雙向的互祝,而我們的日子真的就像我們每天所說的話一般,多半愉悅又滿足。

我細心觀察婆家眾親友,發現大家真的都是隨時隨地說好話的高手。我想,這樣的好話交流就是一家人和樂融融最大的因素吧!

若有機會來到瑞士,在大街上買個三明治或冰棒來邊走邊吃,很可能會有人對你說:「盡情享用!」或「祝你好胃口!」不必驚訝,也別覺得尷尬,只要微笑道個謝,然後繼續享用;如果對方也正在吃東西,道謝之外,也大方的回祝對方有個好胃口吧!

這就像「微笑原理」:你微笑,別人就會對你微笑。「情緒」具有高度傳染力,不論好的或壞的。





一點聰明一點癡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週刊第 938 期
作者:何飛鵬

我見過一個非常聰明的年輕人,學歷又好,擁有國外的碩士學位,他一度是我最看好的未來接班人選之一,但這件事始終無法如願。

他做任何事,都能快速上手,表現傑出。但問題是剛熟悉一件事,他就開始想下一個職位,他的期待與要求,總是比主管快。當然基於人才培養,許多次我也按照他的意願,提拔升遷。甚至我還一度自責,是不是我的反應慢了,以至於讓一個有為的年輕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埋沒了他的才氣。於是我密切注意他的動向,以免再度犯錯,又被他先開口要求,落入後手,處境艱難。

結論是,他還是比我急、比我快,我的小心仍然趕不上他的急切欲望。最後我不得不承認,他實在太聰明瞭,聰明到在組織中,很難有一個職位適用於他,我不得不放棄這位讓我愛不釋手的年輕人。

他走上創業之路,以他的聰明,很快擁有一個小格局的成果,每年有金額不大的獲利,足以讓他逍遙自在。可是從此他面臨瓶頸,如果要做更大的事,光靠聰明是不夠的,還要決心、毅力、格局、氣度、勇氣,而其中有許多特質都是他所不足的。

我只能替他可惜,好一塊材料,只因為太聰明瞭,聰明得仔細計算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最快、最容易的方法做事,期望速成、期待短利,欠缺了「癡勁」與「傻勁」,而使他陷在「舒適」的泥淖中,擁有小成就,難成大格局。

這讓我想起台灣財經前輩汪彝定先生的一句話:他常念著「慧女不如癡男」,如此剔除性別眼光,這句話正是這個案例最好的註解,任何人「慧」不如「癡」,慧易成事,但難成大局,癡似呆拙,但孜孜矻矻,一點一滴,最後終能成就不凡的格局。

如果你是「癡」人,笨人沒路走,只能努力,無需多言。問題是社會上「癡」人少有,大多是聰明人(或者其實是自以為是自以為聰明),聰明人就是精於算計,心思複雜,以至於小算盤每天打、時時打,稍有困難就不做,稍遇挫折就放棄,立即無利就回頭;長遠大計無心想,結果是小成可也,大事難成。

最好的思考是,不論你是聰明人還是癡人,常常替自己留一點「癡心」,刻意去做一些看起來笨的事,凡事想長一些、想遠一些。利益不要計算那麼精準,刻意找一些辛苦、困難的事來做;刻意找一些需要冒險進取的事來做。然後發揮你的決心,考驗你的能力,激發你的堅持、磨練你的執著、成就你的耐性。讓成果滴滿你的汗水、淚水,這是另一種試煉。

太多的聰明,是上天的恩寵,當然要感謝,但也是上天的陷阱,讓你少了執著、堅忍的力量。最好的搭配是「一點聰明一點癡」,有足夠的聰明分析難易、好壞,但有時也要能有耐性,做一些短期看起來並不聰明,但長遠有利、有益的事,每個人最終的格局,決定的關鍵是「癡」,而不是聰明。


租來的人生

想想,我們的人生,也都是租來的。沒有一種東西,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真
正屬於我們。

有好多朋友,最近幾年都到對岸買房子。聽說這半年來股市不振,房價略有下
跌,蠢蠢欲動的我也跟著一位友人到上海看屋去。

到大陸買房子,除了價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土地租期還有幾年」的問題。「我喜歡市區老房子,比較有上海的感覺,整修起來應該很美,可惜……,年限只有五十年……。」朋友看上的是一間香山路的老房子,獨棟獨院,頗能激起人的思
古幽情。

我有感而發,不免烏鴉嘴了起來:「嘿,其實……,也不用想這麼多啦,過五十年,我們若不在墳墓裡,也差不多奄奄一息。那時在意的,應該是掛了以後要住在哪裡。」住天堂,還是地獄?到時恐怕是更急迫的問題。在人間已沒有未來,誰還在乎房事。

他笑了:「話是這麼說沒有錯,但好像不能考慮『永遠』這回事,我們到底是俗人。自己用不到,還是希望子孫可以用得到。」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我念了紅樓夢的好了歌。

「哇,妳真值得討厭。」他瞪了我一眼:「這雖是風涼話卻是真話。我看過不少有錢的長輩,才剛嚥下最後一口氣,子孫擦乾眼淚後馬上破涕為笑,開始和兄弟們勾心鬥角,規劃起家產如何處置。………但俗人……,就是放不下。」

承認放不下也是可愛的。千古以來,多少人找藉口安慰自己,放下了,我不屑,有什麼了不起,事實上,還是放不下,一點點小錢小資產,在心頭偏有千斤重量。

過去做廣播節目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位癌末病患在安寧病房打電話來,問我:「她只剩半個月可活了,可是為什麼她一直掛念著一些小東西呢?」

我問,什麼小東西呀?她說,她以前很喜歡買襪子,總是一打一打的買,現在她最擔心的是,如果她走了,家裡那些襪子還沒穿過,可能就會被丟掉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怔忡了好久。

望著窗外忽然來訪的驟雨,朋友也若有所思。「活了這麼幾十年,這一刻我忽然有一種感覺,好像我努力得來的一切,不過是一紙租賃契約,一切都是租來的。到了某個年限,就要繳清借款,還回去。」

在很多人眼中看來,他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似乎是十全十美的,什麼都有。我們曾開他玩笑,說他什麼不多,就是錢多。

然而,他卻承認,多半的時候,他活在有成就感卻不快樂的狀況中,工作上一直在應付各種挑戰和危機,心靈上一直漂泊無所依。

想想,我們的人生,也都是租來的。沒有一種東西,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真正屬於我們。

我們努力讀書工作,買了個房子讓自己安定,又努力買了車子來逃離房子以求得自由,有了伴侶,簽了終身契約,有了孩子,有了公司,又有了孫子……,每一樣,我們都以為是自己的資產,看著它們,才能隱隱感到安慰。

有人做過統計,受囿於戰亂以及人類壽命之有限,歷史上的土地擁有者,平均擁有「自己的土地」的年歲,並不會超過三十年。與俗話說的「富不過三代」,冥冥中相應合。伴侶,孩子,都不曾認為他們的所有權屬於你。正如多數的我們並不認為,自己是父母資產的一部份,自小就嚷著要獨立自主被尊重。

把活人視為資產,是一廂情願。這個世界或許只是一個很大的租車公司。被命運善待的人,不過是向一個服務妥貼的租車公司租到了一部好車子。

不久前,到日本看櫻花,為了尋找自然風景,我租了車旅行。租車公司令人不得不誇讚。車一來,油加滿,目的地都有衛星導航,只要輸入電話,再複雜的路也一路順暢。又是油電車,十分省油,停車時悄然無聲,公路修築完善,一路上丁點顛簸感也沒有。連找停車場都有詳細指示。還車時,服務員還會對我甜美微笑。完美得有點悵然。真捨不得還。

這或許也只是完美人生的縮影。旅程的最盡頭,有一些不捨,卻還是得往前行,再美妙的陪伴都帶不走,越順遂的人生時光流逝得更令人驚心。不像是租來的東西,不過是抽象的東西而已。如過程、情感與記憶,都是屬於自己的獨特經歷。

雖然說,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已雲消煙散。就算是抽象的東西,也只對自己有意義,無法真正留下什麼,總會成為過去。但一輩子,談不好感情,受不了挫折,存不了美好記憶,還車之前一點值得咀嚼幾分鐘的旅程經驗也沒有,才是最值得遺憾的事情。

租來的人生,值得斤斤計較或細細呵護的,唯有時間,唯有情。





少一些刺蝟,多一些烏龜.

我喜歡看《探索頻道》那類的電視台,挺有趣的!常會有許多各式各樣可愛動物的介紹,包含牠們面對敵人的反應。

其實,即便到了現代化的工商社會,人跟動物的行為模式有時還是滿像的,在此我願意舉兩個例子--「刺蝟」和「烏龜」。

有人面對批評時的反應像「刺蝟」,別人敢攻擊我?哼!當然反擊呀!不但反擊,而且保證讓想攻擊我的人被刺得一嘴針、滿嘴傷的回去!絕對會讓你知道老子/老娘可不是好惹的!

也有人面對批評時的反應像「烏龜」,擋得好,防守得宜,全身一縮,你怎麼咬他,他就是可以擋得讓自己毫髮未傷。

人,在世界上不可能永遠都是受到正面的評價,當有人攻擊、污辱我們時,您的反應是一隻「刺蝟」?還是一隻「烏龜」?

我有時喜歡看臺灣的談話性的政論節目,面對一些不必要的唇槍舌戰,咱們大部份的政治人物們,其反應模式全是「刺蝟」!你罵我這裡,我除了防守以外,再反刺你那裡!總之,不讓得罪我的人就這麼便宜地全身而退!

然而,如此冤冤相報,反而讓彼此的對立更大,歧見更深。對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更是不在話下。

西方有位所羅門王,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可說是位人際處世大師,他曾有一句名諺:「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

這句話後來也成為《聖經》裡的經典名句之一;此外,《聖經》上也說:「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彼前3:9)

看來,面對敵人的漫罵、攻訐,智者們是傾向鼓勵我們學習「烏龜」在大自然界的防守原則了!面對別人的批評,是要能雍容、大器地解釋,而不是反唇相激;既要讓自己毫髮未傷,但又不刺激對方,給敵人留點餘地。事實上,這麼做才是聰明而有遠見的。

在面對批評時,我個人期許自己能以「烏龜」的哲學面對之,也許有人要懷疑這樣做真的好嗎?但要知道,烏龜這物種在地球上可是活了幾億年之久呢!牠遠比刺蝟耐活多了,您說是嗎?

親愛的朋友,請回想一下,您過去都是如何面對批評的?您的反應是屬於哪一種?無論是在職場上、家庭裡、同儕間,期盼我們所處的社會能夠「少一些刺蝟,多一些烏龜」;

面對別人的批評,能有辯才去成功地防守、自我保護,但也有雅量不去反刺對方。相信會讓我們所處的環境氛圍更加和諧而有益。
標籤:
瀏覽次數:118    人氣指數:6318    累積鼓勵:3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10916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918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9-16 13:00
她, 51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9-16 09:33
她, 41歲,新北市,醫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