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89632
 Âng有腦眼花的瘸子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黑心制震大樓就是裂裂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千年寒冬是誤傳 氣候變化更劇烈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口結構變遷下的房市大未來
作者: Âng有腦眼花的瘸子 日期: 2010.12.17  天氣:  心情:
人口結構變遷下的房市大未來

住展房屋網 (2010-12-15)

住展房屋網提供


.
【文/施絢傑 攝影/邱添榮】生育率逐年下滑,加上醫藥科技日新月異;台灣近年也如同其他先進國家或地區一樣,人口結構因為高齡及少子化,而出現急遽變遷。長遠來說,這對房地產需求面當然是不利因素;不過所謂危機也是轉機,或許我們也能因此得到某些『啟發』,或看到一些新『機會』…

這幾年來,台灣人口結構正不斷快速變化中;生育率快速下滑,高齡人口比例則持續增加。

民國八十六年,台灣粗生率還高過千分之十五,九二年也維持百分之一以上(一.○一%)。但自此之後便一路下滑,去年僅○.八三%。今年截至八月止,新生兒人數則還不到十萬四千兩百人,是去年整年總出生人口的五成七不到;按此趨勢,九九年出生率恐將再創歷史新低。.


高齡少子化 人口趨勢難逆.


當出生率持續走低,老年人口比例則因醫藥發達等因素而增加。儘管近年死亡率其實是小幅上升,不過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卻逐年攀升;九二年更突破十%,正式進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社會之列,去年則繼續攀升到十點六%。

拿數據說明或佐證,可能還是缺乏『人性』;以下這則消息,或許更能讓人體會事情的真相。今年四月初,一則新聞是這樣描述的:『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小曾是全台人數最多的國小,鼎盛時期有一萬一千多人…現在因少子化等因素,學生驟降到七七八人,連巔峰時期的十四分之一都不到,學生擠爆操場的場景,成了珍貴的歷史照片…』

學校學生人數銳減之現象遍佈全台,就有教育界人士憂心,再這樣下去,不只以後得裁撤更多中小學,甚至大專院校,都很快得面臨招不到學生的窘境。

現在零到十五歲的孩童,是十年、二十年後的社會中堅,不僅攸關未來國家競爭力,還得肩負照顧整體社會的責任,遑論老年人口同時正快速增加。少子及高齡化,確是台灣社會的重大議題,政府這幾年積極鼓勵生育且提出托育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思考。不過憑心而論,這恐怕是短期內難以逆轉的大勢。

人口結構及素質攸關國家生產及競爭力,當然也是一個國家地區內需經濟榮衰的關鍵。儘管這幾年我們經常聽到,台灣都會房市已晉升國際盤,不過總論之,房地產市場仍屬內需產業,因此人口結構變化,或許短期內還看不出影響,但絕對是中長期市場發展的最重要觀察指標。.


人口結構改變 長期負面因素.



近年台灣出生率持續下探,加上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生產人口負擔將愈來愈重,甚至造成未來國家整體競爭力的下滑。
只是目前為止,在房市議題討論範疇中,人口變遷卻有如『潘朵拉盒子』一般,雖然偶有討論,但大多點到為止,或只拿來解釋近期一些市場特殊現象;憑心而論,確實沒有太多深入的分析或探討。

正常情況,房市需求面是以首購為大宗,而首購行為又來自於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族群。而按上述數據或現象,展望未來,此族群人數將快速下滑,這等於預告十年、二十年後的房市需求量將衰減,代表著是一部份市場商機的潰退。

尤有甚者;年輕族群銳減之同時,高齡人口卻在增加;而老年人口的醫療照顧所需經費,自然愈加龐大。而少子及高齡化趨勢如果不變,就代表數年後,是更少的生產人口養活更多的退休人口;直接來說,生產人口的負擔倍增,間接而言,則削弱生產人口的消費力。想當然爾,房市消費也將受到排擠。

按常理論,人口結構的少子及高齡化,當然是中長期房市發展的莫大危機。但換個觀念想,其實不也是轉機嗎?像是九二年SARS疫情肆虐期間,當時市場論調就偏向悲觀,不過同時間私密性更足的透天產品,不也成為市場熱銷商品?

人口變遷確實將對房市消費帶來衝擊,但換個角度思考,也會帶來若干新商機。首先,高齡社會固然代表社福負擔增加,不過養生概念及老年醫療照顧兩項因素,則很可能成為房市商機的未來之星。

老年人退休後,如無疾病纏身,或未轉而從事其他活動,則通常都進入『頤養天年』的階段。過去,華人家庭多代同堂的傳統,還可讓老年人就近獲得親屬的照料;然而少子化趨勢,讓此傳統難以為繼。因此未來高齡人口,將必須透過專業(機構)提供照料服務,延伸到居住層面,安養住宅也將扮演更吃重角色。.

老年人口增 房市養生概念起.



隨著醫藥科技進步,國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高齡化社會及相關議題於是接踵而來。
對於經濟能力足夠的退休人口來說,仍可透過購買行為,購入生命最後一階段的住所。這部份可分做兩個層次;健康較無虞者,基於養生的出發點,應會選擇環境清幽、適合養老的區位遷入。

因此,空氣清新的東台灣,或是地靈人傑、山明水秀的桃園大溪、龍潭等地,或許現階段看來,區域房地產多靠內需支撐,甚或乏善可陳;但只要環境品質維持得當,不久的將來,或許會一躍成為最適退休養老的熱門房市區。

需要經常性醫療服務者,則應會選擇可就近就醫的地段。因此,大型醫療院所或醫學中心周邊,肯定是中長期有『漲相』的區域;以大台北來說,北投榮總、關渡和信醫院、吳興街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及興隆路萬芳醫院等,都是該區內最高等級醫療機構,附近環境也不錯,兼具醫療照顧及養老條件。

如果能力不足,無法換購養老屋,則分時住宅將是重要途徑。一般來說,退休住宅的使用週期比一般住宅短;加上無論政府規劃的老人年金,或一般退休保險,都是活多久領多久,因此非賣斷,而是類似租賃的time-sharing分時概念住宅,可讓退休居所獲得更有效利用,將是未來高齡人口居住的重要選項。如台塑數年前規劃的養生村,就是採取這種方式經營的機構。

老年醫療照顧是相當龐大的社福經費負擔,而政府也看到這樣的財政難題。因此除了鼓勵生育外,也希望透過其他途徑,讓部分老年人口某種程度能『自食其力』。當然,這並不是指鼓勵高齡人口二度就業,而是提出『以房養老』或『逆向抵押房貸』的概念及政策。.

以房養老 壯年置產硬道理.



不久的將來,或許適合退休養老移居的區段,會成為房市的明日之星(圖為石門水庫風景區)。
以房養老或逆向房貸,就實質層面,講的是同一件事;只是前者具社福色彩,從字面就容易了解,是靠房地產這項資產,做為屋主養老的經濟來源。後者則純粹是金融商品語彙。

一般情形,購屋者會向銀行申請貸款,之後按月繳付房貸本息,最後分期攤還繳清。而逆向或反式房貸,理論上就是翻轉上述流程;同樣是資產抵押,但定期付錢的換成銀行或同質金融機構。而當屋主身故或抵押期滿後,銀行就可選擇處分該抵押品;這可以是重回市場變現,或屋主家屬買回債權。

以房養老其實是源於衛生署長楊志良的一次無心插柳。那是去年談論健保經費黑洞議題時,楊署長靈機一動提出,一些因持有不動產,而被排除在不需繳健保費行列之外的高齡人口,可透過逆向房貸方式,來繳交健保費。

產官學各界順應話題,隨即進行後續討論,研議可行性及實質作法,後來也成為既定政策。目前最新進展則是,政府將先編列若干預算成立基金,幫助行庫提供相關『服務』;這代表,短期內台灣還看不到純粹的逆向房貸金融商品,以房養老政策推動,仍聚焦在社福概念上。

目前所見的以房養老,是政府主導、社福為核心,中長期來看,純金融商品之逆向抵押房貸則仍將有其市場需求。因此,這都提供現階段青年階層消費者,一個『應該購買不動產』的充足理由;以往買房,可能是五子登科的必需步驟之一,未來則很可能變成晚年經濟的重要後盾。

目前三、四十歲階層,都傾向晚婚或生養子女數較少,『養兒防老』的觀念未來可能不再適用。而相較於一般壽險或政府年金,趁自己能力還夠時,購置保值性更強的房地產,當作養老時的『經濟依靠』,是頗合理的想法和做法。.

少子化趨勢 主流格局縮小.



隨著人口結構改變及可能負成長,未來家戶人口數下降機率很高,小宅化趨勢已不可擋。
接著,單看少子化現象,表面上代表未來房市的總需求量降低,不過同時也引發了家庭結構的變化。如前所述,三代或多代同堂家庭成為歷史名詞,甚至早年政府人口政策推動下,『兩個恰恰好,三個不嫌少』的小家庭潮流也不復見。

晚婚、不婚、生育率下降,生養下一代意願降低之結果,造成的是家庭成員愈來愈少;不久的將來,頂客族或三人小家庭,很可能將是台灣家庭型態主流。

如此發展,人口總數或許降低,但家庭總戶數減少的情況也許會比較緩和。不過這相對也代表,居住需要的空間將縮減。三人家庭,二十多坪兩房或許已綽綽有餘;兩人世界,甚至可能二十坪以下一房,甚至大套房也足夠。

再加上都會地狹人稠、房價居高不下,綜合各項條件,現在我們一般所說,標準、最受歡迎之三房格局,或許十多年後就得修正;往後,房市主流產品很可能將不再是三十坪三房,而是十幾到二十餘坪的一、二房產品。

以上包含養生、醫療功能,以房養老概念及主流格局需求的變化,是高齡及少子化趨勢之下,一般會直接推論得到的未來房市趨勢。不過高齡、少子化趨勢,也代表總人口成長率將遲早進入零,甚至負成長之階段。

尤其,近時爆發的氣候變遷及環境問題,已讓人類思考如何節能,並與地球和諧共存,加上人口結構轉變,或許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行為,也必須有若干的修正。而回歸到不動產或區域發展,現在還看得到的向外擴張型態,也就是朝都市外圍進行重劃,就可能會被都市再生,也就是現在一般所說的都市更新取代。.

都市發展趨勢 再生取代擴張.


之所以會有重劃區塊的形成,按照都市發展的理論,是因為市中心人口居住或活動過度密集,為了做適度的疏通分散,因此透過若干建設及規劃,將一部分的商業或居住行為,移往所謂的郊區。

不過向外擴張,除了要花許多經費和時間開闢建設外,還得鋪橋造路,才能引導人口移出;甚至,還可能因此對環境造成進一步的破壞。因此,近年歐美社會才又引出所謂都市再生的概念及作法。

以台灣社會的狀況,發展確實落後歐美十幾二十年,但人口老化及趨於零成長的速度反而更快。因此,儘管近年都市更新推動曠日費時,不過中長期來說,相較於向外擴張重劃所花費的資源,及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仍相對較低,是更符合未來潮流的做法。

因此,或許未來五年、十年,因為高房價等因素更多,還看得到民眾藉由交通動線,外移到一些重劃區塊定居;但如把時間再拉長些,當人口成長停滯,甚至呈現負成長時,向外擴張的都市發展模式,終將走入歷史。

無可否認地,人口老化、生育率下滑,對以內需為主的房地產市場而言,終究將造成衝擊。而官方雖然有一些對策,但至今成效有限,因此業界至今對此議題也避重就輕。但是不談論,不代表趨勢就會停止或扭轉;根據經建會推計,按目前趨勢,十三年後,也就是民國一一二年,台灣人口將正式邁入負成長階段,比原先預估提早四年發生。.


減量升「質」 驅動房市質變.


雖說少有討論,市場面還是有些許因應。銀髮養生住宅就已有大企業投入,堪稱未來房市藍海,但現階段為止規模仍小;以房養老尚在推動階段,逆向房貸商品化還來日方長,都市更新還在民粹、商業利益與政策推動多方角力的尷尬階段。『小宅化』也是必然趨勢,不過以近期市況分析,則是商業包裝的成分居多。

實際情況是,都會房價持續攀高,一般人薪資水準卻沒同步提高,年輕人仍難靠著拉長通勤時間及距離來圓購屋夢,因為還得考慮多出的交通成本,尤其多數就業機會仍在都會區。考慮首購族群相對能力下滑,業者於是搬出小宅策略,將坪數及總價壓低,才有可能被消費者接受;這和少子化趨勢,還沒有必然關連。

高齡化社會已經到來,人口零成長,甚至負成長,也將比你我想像的還要更快發生。展望房市未來,需求量確是重要指標,但市場的質,也就是趨勢及發展,也還是要服膺人們的實際需求;上述的各種趨勢預測,正是由此而來。因此,不妨讓我們以積極正向的態度,來面對這個人口大勢!.
標籤:
瀏覽次數:31    人氣指數:3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黑心制震大樓就是裂裂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千年寒冬是誤傳 氣候變化更劇烈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