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30713-1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30714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30713-2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3.07.10  天氣:  心情:
全世界怎麼看臺灣?

台灣有很多面向,人也有很多優缺點,那您如何看人呢?正如全世界怎麼看臺灣一樣……

印度人看臺灣:只要會說英文,就可釣上妞兒的好地方。

泰國人看臺灣:男人天天需要馬殺雞,摩托車與我們一樣多的地方。

韓國人看臺灣:稍微大聲吼他們,他們就怕死了。

非洲人看臺灣:農耕第一流的,一顆米可以重一公斤,電腦 一級棒。

菲律賓人看臺灣:僱主英文比我們差的地方。

日本人看臺灣:髒、亂、 臭,但是聽話又奴性堅強,是生產奴才條件的好地方。

中南美洲人看臺灣:充滿凱子又收金援回扣的國家。

紐澳人看臺灣:是溫和又不鬧事的華人發源地,有錢就好, 其他不打緊。

大陸人看臺灣:到處是錢, 可以搶,可以騙,沒事可以打壓,不用講理的祖國聖地。

加拿大人看臺灣:進不去美國的,才往我們家跑。

英國人看臺灣:除了抽水馬 桶與Scotch威士卡之外,社會文明還停在義和團的境界但又自以為是民主法治之地。

義大利人看臺灣:最高級的名牌服飾,皮製品,創最高銷路紀錄的奇怪地方。

美國人看臺灣:是我們的儲藏室,我們的軍備回收處理場, 我們最聽話的孩子。

法國人看臺灣:最高級又滯銷的酒,在這裡20分鐘內就解決了。

德國人看臺灣:渾身銅臭,名牌,毫無邏輯,藝術,哲學水準的地方。

自己人看臺灣:民主自由聖地。穿著拖鞋能自由進出超市的地方。也是全世界「天王」,「名」模,「大老」,「達人」,「燒炭自殺」,「出外遊學」,「國會暴力」,「竊賊」,「盲目支援無能又貪汙的政府」最發達的[地方]。


「聽話」的業務員才能成交

撰文者:吳育宏

「行銷」有許多不同定義,有一種說法是「呈現最好的一面」給我們的目標顧客或聽眾,將產品、想法銷售給別人。的確,良好的表達能力、包裝修飾技巧都很重要,可以為我們加分。在行銷大師Philip Kotler的定義裡,這是一種「推力」,把要行銷的主體「推向」顧客。

然而在行銷媒體越來越普及的今日,這種推力長時間充斥在生活周遭,消費者對於行銷訊息的耐性降低,推力可以促成的效果也逐漸下降,特別是那些一成不變的廣告。此時,讓顧客發出更深層次的「共鳴」,基於對理念、品牌的認同主動購買我們的產品,就是另一股更加重要的「拉力」。

對照到業務行為,我認為「推力」就像是一個人表達陳述的技巧,這是成為合格業務人員的基本條件。至於「拉力」的關鍵,在於擁有好的「聆聽」技巧。

我有一位擔任婚禮主持人的朋友,有一次到百貨公司買鞋子。女店員一聽到她的專業是主持婚禮,馬上大吐苦水,說自己當年因為沒有好的主持人,婚禮流程是如何的混亂。我的朋友在挑選鞋子的過程,也樂的當一位聽眾。只是當她發現店員不斷抱怨婚禮經驗,遠比回答鞋子的問題有興趣之後,就決定把焦點放在婚禮的討論,然後兩人對話的結論是:婚禮主持人真的很重要。

結果店內逛了幾圈沒有看見適合的款式,鞋子是沒有成交,倒是店員把我的朋友介紹給旁邊的年輕同事,事後促成了幾起婚禮企畫案。這就是很典型的銷售場景,說得多不如懂得聽。聆聽的威力,常常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的興盛,讓這世界多了許多發表意見的管道。然而,與人面對面溝通的技巧反而逐漸被忽視,特別是「聆聽」的能力。

好的聆聽者懂得收集和過濾資訊,成為進一步和對方溝通的依據。而聆聽還有一項重要的作用,就是讓說話的人感覺自己受到瞭解、受到尊重。

有一次我的孩子在飯桌和他的小堂哥坐在一起,玩鬧時不小心被推了一下,他很生氣的推了回去,把放在桌邊的碗給打破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在一旁看得很清楚,我知道他受了委屈,但是也做了該被糾正的事。

若是沒有正視孩子「被聆聽」的需求,大可直接下達「去罰站」的指令。但是看著破碎的碗,我詢問了一個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為什麼會這樣?」,然後做一個有耐心的聆聽者。等他抒發完「被推一把」的委屈之後,我才告訴他:「小堂哥這樣子不對,但是你也不該還手,而且還把爸爸一再提醒要注意的碗又打破了。所以你要罰站。」

我的孩子雖然嘟著嘴,但是這位負責當裁判的爸爸是有「聽」他說明前因後果的,於是也乖乖的接受罰站。試想要是當父母的我們,走過去就是直接一陣痛罵,孩子是不是會帶著被誤會的心情,把焦點全部放在推他的小堂哥身上,而沒有辦法心平氣和的去看整件事情呢?

有時候聆聽是為了蒐集我們不清楚的資訊,有時候聆聽就像和孩子互動一樣,是為了讓對方感覺受到理解,進而處於可以理性溝通的位置。

面對客戶的拒絕、抱怨這些負面反應,也適用這個道理。好的聆聽能力,可以挖掘需求、化解危機、舒緩緊張的關係。甚至「聆聽」這個動作,本質上就是在滿足客戶抒發情緒、獲得瞭解和認同的需求。有好的聆聽能力,才能創造好的溝通品質。

至於真正的溝通,我認為不是言語上的「說服」,而是共同價值觀的建立。這就好比廠商寄再多的促銷傳單給你(推力),還不如一則感動人心、引起共鳴的品牌故事(拉力)。

在你想進行一次有品質的溝通之前,先好好聽別人怎麼說吧。

作者簡介_吳育宏 [ 隱藏 ]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外貿協會國際企業經營班兩年期英語組,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學士。十餘年行銷業務、經營管理經驗,產業涵蓋商業流通、機械製造、通訊電子、物流運籌、商業諮詢等。著有台灣第一本聚焦於B2B銷售的管理書籍「突破業務最前線」(聯經出版社)。Facebook粉絲專頁:吳育宏的銷售智庫(facebook.com/Sales.ThinkTank)
標籤:
瀏覽次數:147    人氣指數:1347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30713-1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30714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