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心性與空性‧修心與唯心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性與空性‧修心與唯心 (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心性與空性‧修心與唯心 (三)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1.12.30  天氣:  心情:
『般舟三昧經』「作是念:佛從何所來?我為到何所?自念: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自念:三處[界]──欲處,色處,無想(色)處,是三處意所為耳。(隨)我所念即見,心作佛,心自見(心),心是佛,心是怛薩阿竭[如來],心是我身」。

定心中明明的見佛,與佛問答,但意解到:佛並沒有來,自己也沒有去,只是自己的定心所見。從佛與淨土的定心所見,推論到三界(生死往來處)也是自心所作的。這一定心修驗所引起的見解,影響非常深遠。從淨土佛的自心所見,理解到三界是心所作,發展到「心是佛」。大乘的「即心是佛」,「即心即佛」,都由此而來。瑜伽行派的唯心論,也是依定境而理解出來,如所宗依的『解深密經』說:「諸毘缽舍那[觀]三摩地所行影像,彼與此心,……當言無異。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識故。善男子!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此中無有少法能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時,即有如是影像顯現」。「若諸有情自性而住,緣色等心所行影像,……亦無有異。而諸愚夫由顛倒覺,於諸影像,不能如實知唯是識」。

  『解深密經』也是從定境而說到一般的心境。影像,是呈現在心識上,為識所緣慮的,所以『解深密經』的唯識說,發展為重於「認識論」的唯識。『解深密經』與『般舟三昧經』,以定心的境界為唯心或唯識的;修得三昧的觀行,都是勝解作意──假想觀,不是勝義的觀慧。如『般舟三昧經』說:「心起想則癡,無想是泥洹。是法無堅固,常立在於念,以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依於繫念而佛常立在前的觀想,不離愚癡,也就不得涅槃。如依此進而通達空無所得,才能無想念而解脫呢!這樣的唯心或唯識,心識是虛妄的,瑜伽行派正是依虛妄的心心所法,根本是阿賴耶識為依止,成立一切唯識的流轉與還滅。這是從修定者的修驗而來,正如『攝大乘論本』引頌所說:「諸瑜伽師於一物,種種勝解各不同,種種所見皆得成,故知所取唯有識」。不過瑜伽行派,進而作充分的論究,不免過分理論化了!

  由修定而來的唯(心)識說,是虛妄分別識,可以不說從定──心而來的心性本淨。但瑜伽行派興起時,如來藏思想流行已久,如來藏與心性本淨相結合,瑜伽行派是不能漠視的。『辯中邊論』說:「非染非不染,非淨非不淨,心性本淨故,由客塵所染」。
標籤:
瀏覽次數:76    人氣指數:2476    累積鼓勵:1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心性與空性‧修心與唯心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心性與空性‧修心與唯心 (四)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1-03 17:26
她, 59歲,新竹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