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9575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職場生(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企業為什麼會衰亡?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
作者: 日期: 2007.12.12  天氣:  心情:
一般人可以分成二類:認為科學是無所不能的人,以及害怕科學將會無所不能的人。
Peopl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Thinks sciences is omnipotent and fears sciences will be omnipotent. 
--雷伊(Dixy Lee Ray),美國牧師

在美國,貧富分配並不平均,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集中在百分之二十的少數家庭裏。
就左派人仕的看法而言,他們認為,貧富不均的程度正好反映出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瑕疵,它讓有錢的少數人有權力控制多數人。
但就右派人仕的看法而言情況正好相反,有錢人是憑藉著自己的"技能"才能贏得自己的地位,他們的每一分錢都是憑著實力與腦袋賺來的。我不知道你比較同意那一種看法,但是,事實上這二種說法都是政治的典型論述,也就是說以上二造說法都是結論,而會得到如此結論則源自於他們雙方原本信念上的認知,而不是實際如此。他們總是先有結論再找正當化的理由。也就是說兩造針對貧富不均的清況所提出的論證都是"童話故事"。(先決定要你相信什麼,再來編證明)

科學家巴柏(Karl Popper)有句話是樣說的:科學理論若要有價值,它必須是「可被否證」、可被否定的。它得要有可被檢驗的特定主張,而這些主張原則上有可能是錯的。

於是要解釋這個問題:"為什麼有錢人會愈來愈有錢?"我們要試著調整視角,利用觀察來尋找可能的答案。

當人類家說到「人類世界」時,他們實際上指的是橫跨不同的文化和土地,一再出現的個人行為習慣、及社會活動。所有不同文化的人,都使用工具,遵行生活的常軌,使用有文法的語言,能掌握話傳說裏關鍵的人類經驗元素。所有人都會使用手勢與面部表情,偶而需要求助心理防衛機制,藉以處理恐懼與悲傷。在社會的層次上,所有的人類團體都會發展出一套分工合作的方法,毫無例外。

在這樣的世界裏,我們可能預期,一個國家國民的財富分配情況,可能與這個國家與該國國民的許多瑣碎細節有關;或許是遺產繼承制度,稅制或這個國家的主要經濟活動有關。或者,還跟這個國家的文化,政治制度有關。

但是,事實上,讓我們來觀察一下包含美國在內的各個國家的數字。世界各地,所有國家的財富分配情況,都具有相同的特性。義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在一世紀前所提出的的財富法則指出:「在所有的國家,大部份的財富都掌握在少部份人的手裏。」

在美國,20%的富人握有全國85%的財富。在智利、玻利維亞、日本、南非或其他西歐國家,數字也類似;可能是10%的人占有90%的財富,5%的人擁有85%的財富,或是3%的人占有96%的財富。不管比例如何,財富似乎始終流向少數人的手裏。而共產國家的情況雖數據料並不充備,但自1970年代中期對前蘇聯移民者的一份訪談所做的研究,以及近年來各項對中國的數據研究中指出,前蘇聯與現今中國國內的財富分配不均的程度(比例)應與其他西方家相當。

我們除了各國之間這種定性的相似度之外,依據帕雷托的研究,利用數學,我們發現所有國家的財富分配情形,都遵循著一種基本的數學形式。更明確的說,如果進一步檢視那些比較富裕的人口,我們將會發現,擁有【財富W的人數】和【W的a次方成反比】。而a約等於2.5。

換句話說,財富的量增加時,擁有較多的財富的人數會減少,減少的比例為財富的二次方到三次方之間。當財富的數值增加為兩倍時,擁有該數值財富的人數會減為原來的六分之一。

也就是說,這個人類學家口中的「人類世界」在前述的文化,地域定性相似度之外,又多了一樣共同的特點:帕雷托的財富法則。

依據財富的定義,財富應是指一個人擁有的一切東西,包括車子、房子到裝在罐中塞到床底下的東西,以及銀行裏的存款、股票、債券或基金,最後減掉你所有的負債(當然包括欠地下錢莊的,還有,準備付給二奶、三奶、甚至是四奶的零用錢....)。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某種程度的財富,有些人會比其他人多些,當我們賺到錢或花掉錢的時候,或是股價變動的時候,財富也會跟著變動。

要預測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會有錢或是沒錢?增加(減少)多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來談談財富是怎麼流動的。這有助於我們理解。理論上財富的流動有二種基本的改變方式:

1.在不同的人之間流動。
依據台灣主計處統計預估今年台灣的國民年均所得約為一萬五千美元(約合480,000 NT)(另外依據美國CIA2007年的統計,台灣國民2006年均所得為26,900,本數字為相對社會物價指數所換算出來的值,台灣為229個統計國中的第36名),也就是說,每年,台灣的公司會把這筆錢平均移轉給每個勞工,當然,這些錢又是從某個地方來的,通常來自購買公司提供的產品或勞(服)務的顧客手中。這就是財富的第一種流動方式--在不同的人之間流動。

這樣的流動,在每次的經濟交易中,財富會點滴的流向一方的手上,某些人在特定的時間點會變的稍微富有,而另一些人則反之。在日常生活層次的經濟活動裏,個體的富會增加會減少,但財富的總量是維持不變的。

2.投資
這方式會使個體的財富發生改變,同時財富的總量也會跟著改變。比如1990年代科技類股票,尤其是網路公司的股票,股價上漲到原本的五倍,對持股的投資人來說,代表他的財富憑空增加了五倍(帳面上),而現時台北信義計劃區的房價跟十年前相比,更是相當於天價。投資可以創造財富,同時也能讓財富憑空蒸發,就如同2000年的網絡股泡沬及70年代的地產泡沬一樣,未來的地價也會下跌的,只是不知未來是什麼時候而已。投資是使財富發生改變的第二種方式,而它跟機會因素的關係很深。

數年前,物理學家布修(Jean-Philippe Bouchaud)和梅札赫(Marc Mezard)根據前面的想法,建立了一個人工世界,並研究這個模型的運作情形。在這個人工世界裏,人們會藉由交易來互通財富,也會因投資而加或損失財富,為了使模型更接近真實,他們進一步加入了一個假定,他們假定,財富的價值多寡是相對的。對一個獨立撫育孩子的單親母親而言,損失一百美元是沉重的負擔,但對很有錢的人來說,幾千美元的投資損失幾乎無關痛癢。也就是說,對財富價值的判斷和一個人所擁有的財富有關。亦即有錢人的投資比例會比沒錢的人來的更高。

利用電腦這二個人模擬了這個人工經濟體在二個財富流動方式(交易與投資)以及相對財富價值的做用下,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他們很快發現,"交易"會使財富的分配趨向平均。有錢人具有相對極高的消費能力,並有極大的可能到處移動並進行消費,這樣的行為使得財富從有錢人手中流向別人;而窮人則因消費能力低而只較少的財富流向別人。整體而言,人際間因交易形成的金錢流動,有消除財富不均的傾向,然而這股力量卻無法與"投資"的力量相比。

布修和梅札赫給模型內的每個人完全相同的投資技巧,但後來他們發現,單單憑著運氣,就會使得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有錢,同時這些人會有更多的錢進行投資,進而提高他有錢的機率。

亦即,財富分配不均的原因來自於,我們對財富相乘效應的累積速度,缺乏正確的認知。還記得某個例子,把一張0.1mm的鈔票連續對折二十五次,每次厚度都會加倍,最後厚度會是多少?這個題目的答案,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嚴重低估。同樣的,一連串的正向投資報酬,給人帶來的財富並不是累加的,而是累乘的。在這個模型裏,最後財富會"自動"的集中到少數人手上,不僅如此,財富的分配分佈,還合於先前的帕雷托的財富法則的數學分布公式,也就是冪次法則(擁有【財富W的人數】和【W的a次方成反比】。),而這也合乎現實世界的財富分配觀察。

我們在此時回頭檢視左右派對財富分配不均原因的答案,似乎與其完全無關。財富分配不均完全是一種自然的結果,其中不存在所謂的權力或陰謀勾結。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不管人們之間的聰明才智分配如何,你都會看到極大的貧富差距;即使所有的人創造財富的本事完全一樣,仍會出現財富分配不均的現像。
標籤:
瀏覽次數:107    人氣指數:1507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職場生(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企業為什麼會衰亡?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