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動與靜,在在都能體現她的美好,「動」有生動、律動、躍動的美;「靜」也有恬靜、清靜、柔靜的美。萬物萬象都可以為人師,就看我們能不能夠謙虛學習、用心體會。
古時候的人講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生活講靜坐調息、靜心,所謂「心淨福壽齊」,「萬物靜觀皆自得」。儒家講仁義和恕道,修身處世講「定、靜、安、慮、得」,也就是說首先講心定而後能靜,而後能純淨的工夫;再其次才是安而後能慮;最後思慮周詳,謀定而後動,順其自然,無所求而自得。
現代人的觀念蛻變頹壞,一味的求新、求變,生活步調、商場一如戰場的講究「兵貴速」,追求快、狠、準,好逸惡勞的向錢看,所謂「心動不如行動」,即知即行,捷足先登。
世事千變萬化,有時一動不如一靜,必須沉潛以靜觀其變,比如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可以不動如山,一個心不動以制萬動。再比如說,當有人罵自己時,我們如果不動氣、不對罵是一個境界,能忍的住而卻放不下心又是一個境界,完全不動心又是更高的境界。但是,有時又需靜極思動,正是動靜隨機,「動如狡兔,靜如處子」,審時度勢,運用自如則有如神助。
滾石不生苔,人如果能動、常動,手腳勤動、腦力激盪、多用心,則有活力、有朝氣,有創意、有生機;寧靜以致遠,人如果能冷靜、能清靜,就可以慎思、深思、明辨而不躁進,做而不奢求,肯捨就能圓容一切。 致偉大M先生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