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問她5歲的兒子:「如果媽媽和你出去玩,我們渴了,又沒帶水,而你的小書包裡恰巧有兩個蘋果,你會怎麼做呢?」
兒子歪著腦袋想了一會兒,說:「我會把兩個蘋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親有多麼的失望。
她本想像別的父母一樣,對孩子訓斥一番,然後再教孩子怎樣做,可就在話即將說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變了主意。
母親摸摸兒子的小臉,溫柔地問:「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嗎?」
兒子眨眨眼睛,一臉的童真:「因為……因為我想把最甜的一個給媽媽!」
霎時,母親的眼裡閃動著淚花…
我們都為那位母親慶幸,因為她對兒子的寬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兒子的愛。
我們也為男孩慶幸,他純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為母親給了他把話說完的機會。
後記: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很有感觸。如果碰到以上故事裡的情況,以前我真的會脫口而出傷人的話,「吼,你怎麼那麼自私啊,兩個都想要啊!」而在不一樣的衝突現場,我也是脾氣一來就先嘮叨,口一開耳朵就聾了,不管兒子怎麼說,就覺得他只是為自己行為辯解,我會再順便給他扣個「愛強辯」的帽子。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如兒子對我說的:「你很幼稚ㄝ!」一點都沒錯。就在我們分開兩地那一段時間,我開始沉澱深思,釐清自己應該有的態度。我發現自己在面對與兒子衝突的當下,總是回應過快,沒經大腦整理就出口的話,往往事後都悔恨不已。慢慢的,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改變。」對於兒子說出我不愛聽的話,不在第一時間就嗆回去。而是把口閉起來,結果發現腦袋開始會去反思,不斷對自己提問;冷靜下來後,會去想:「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幾次試著這麼做,發現如此才能聽見自己心底的聲音。慶幸自己不再那麼衝動,願意聽聽兒子怎麼說,也因此我們有機會修復關係。我相信只要自己改變,對方一定能感受到。先發出善意,才能得到善果。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