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65637
 持續學習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自我」的標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耳朵』(轉貼)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一個人的「動機」
作者: 持續學習 日期: 2013.03.17  天氣:  心情:
自己的內心思維, 會誘發自己的動機,
自己的動機, 則會引發自己的行為.

所以想要瞭解一個人的內心思維,
不能只從語言文字去判斷,
要把一個人的「行為」動機, 納入考量。

例如:
平常我會說盡量不要吃冰.
但, 經過麥當勞時, 偶爾我會買冰淇淋吃, 這是一個行為,
一定是心裡有一個動機, 才能驅動著我去做,
(ps, 動機的成因有很多種, 例如:累了想休息,就是想吃,或是需要,...)
至於我的動機,
則是覺得很好吃+走路累了+想休息一下, 才會引發我去吃冰淇淋的行為。

那麼,
我的內心想法,
是從我嘴巴說出來較準確呢?
還是從我行為做出來比較準確?

實際上,
我的內心想法,
會從我的行為表現出來。
行為表現出來,
那才是我內心的想法.
而不是嘴巴講的那個想法.

人與人的交往, 是思維想法的溝通交流,
若要瞭解自己(或對方)的思維想法,
就去觀察自己(或對方)的行為、瞭解其動機,
才能真正比較瞭解自己(或對方)的內心想法。

為什麼我說要觀察"自己"的行為、瞭解"自己"的動機?
因為很多人並不瞭解自己。
想要瞭解別人之前, 首先要夠瞭解自己,
夠瞭解自己, 才有辦法瞭解別人。

(ps,平常我會說盡量不要吃冰.<==基本上, 我不會說這句話, 因為我自己做不到.)
標籤:
瀏覽次數:628    人氣指數:6348    累積鼓勵:286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自我」的標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耳朵』(轉貼)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