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01045
 風兒輕輕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5/10/2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0/1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5/10/04
作者: 風兒輕輕吹 日期: 2015.10.04  天氣:  心情:
轉 貼


熱筋攣(抽筋、抽搐、癲癇)的處理與認知~~





【兩眼上吊、口吐白沫、口水直流、意識喪失、嘴唇發紫還繼續抽動及身體全身僵硬著】

在經過兒子這一次的事件後,我對於這類的文章及數位醫生的請教做了一下的感想與說明,希望大家花一點時間學起來,如果那一天遇到了,也不致於施於無用的處理。

正常發生時間為3~5分鐘(醫生講的),網路上查的,為10分鐘……

◆一般的專業處理程序:
———————–
……1. 讓患童平躺,臉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阻塞呼吸道,並解開較緊的衣物、配件。
……2. 檢查口中是否有咬舌及異物(輕開嘴唇查看即可,切忌硬開牙齒)
……3. 父母在一旁守護,切勿強行約束,或將物品塞入孩子口中。
……4. 量體溫是否大於攝氏三十九度。
……5. 如有迅速給予退燒,建議使用栓塞退熱劑,避免痙攣再次發生(請勿使用口服)。
……6. 在孩子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家長請勿離開、餵食。
……7. 如果有氧氣桶更好,請施於氧氣。

◆觀察重點部份:
—————-
……1. 發作的持續時間多久(請用碼表或時間計時)。
……2. 發作時肢體的抖動是全身對稱性的,還是只有單側肢體抖動。
……3. 有沒有在24小時內接連發作兩次的情形。
……4. 熱筋攣時,眼睛及嘴巴是吊左上方還是右上方?

◆民間不當的處理方式:
———————–
……1. 壓臉上的人中(民間刺激腦部方法)
……2. 壓手上的虎口(民間刺激腦部方法)
……3. 強行把手或拿異物塞入口中防止咬舌
……4. 強行拉開正在熱筋攣彎曲的四肢(手及腳)

◆熱筋攣及癲癇的觀際重點(以下為癲癇症狀):
——————–
……1. 痙攣發作的時間超過十五分鐘。
……2. 單側或是不對性的肢體抽搐。
……3. 年紀小於九個月大或是大於五歲。
……4. 同一個發燒病程內發生過兩次(含)以上的痙攣發作。
……5. 發作完後有單側肢體較無力的情形。
……6. 有生長發育遲滯,或神經學檢查異常的現象。
……7. 有癲癇的家族史,或有頭部外傷的過去病史。

※以下為網路上其他參考整理資料,有時間再看看好了~上面的比較重要!

————————————————————————
熱痙攣在成人和小孩情況不大一樣:

◆成人熱痙攣(heat cramps):
———
……■原因:
——————–
長久在熱環境工作流汗太多,來不及補充水份,以致於肌肉痙攣,稱之熱痙攣。在酷熱下作劇烈運動,因而大量流汗時便可能發生。大量流汗會消耗身體的鹽份及水份。肌肉缺少鹽份便會產生疼痛的抽搐。熱痙攣也可能是熱衰竭的病徵。

……■症狀:
——————–
熱痙攣是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在腹、臂或腿部。

……■處理:
——————–
治療之道為休息及適當的補充水份。如有熱痙攣,你應停止所有活動,及喝凍飲品。如熱痙攣在一小時內未能停止,便應尋求醫療協助。

……■看診科別:
——————–
通常是急性症狀,所以大部分是直接掛急診。如果是其他病因造成的話,是看神經科。

◆兒童熱痙攣:
———
……■原因:
——————–
小孩的相對體表面積大於成人,易吸收環境熱量,但散熱能力較差,故孩子若長時間在炎熱、高溫的環境下,容易產生如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熱性疾病。指發生於特定年齡層內(多在九個月大至五歲間),因發燒而引起抽搐的一個臨床現象,因為又發燒又抽搐,所以重點是要排除中樞神經的感染像是腦炎或腦膜炎等。熱痙攣非常普遍,在這個年齡層內的兒童所發生的抽搐有三分之一是屬於熱痙攣,百分之二到五的兒童有過熱痙攣。一般說來第一次發作的年齡約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強烈的家族史顯示有遺傳傾向,目前比較認為是自體顯性遺傳的模式。

……■症狀:
——————–
臨床出現發燒的症狀,發作時通常體溫大於攝氏三十九度,可以在睡眠或清醒時發生,抽搐前多沒有大哭或生氣的誘因,而突然發生兩眼直視(或兩眼上吊)沒反應,全身僵直及嘴唇發紫。持續的時間約幾秒鐘到幾分鐘,一般多在五分鐘以內,發作後會很累有段嗜睡期,清醒後則完全恢復正常。

……■處理:
——————–
給予退燒,送到醫院若仍持續抽搐則馬上給予短效型抗癲癇藥物,但大部分時候是抵達醫院以前已停止抽搐,則在旁觀察等其醒來。院方會做一些檢查主要是針對發燒的原因。典型熱痙攣的預後良好,不需定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在五歲以前家裡最好都要備退燒藥,發燒時要留意,其發展成癲癇的機率與正常小朋友差不多或高一些。相反的若是非典型熱痙攣就要注意了,臨床上不利的因素越多則發展成癲癇的機率就越高,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典型熱痙攣的預後良好,發作不頻繁,五歲以後多半不再發生;反之非典型熱痙攣,若不利的因素越多,發作頻繁,則可能連不發燒也會抽搐,反覆的不發燒抽搐就是癲癇症了。

……■看診科別:
——————–
一樣是急診。其他病因的話是兒科或兒童神經科。

————————————————————————
熱筋攣(heat cramps)所造成的肌肉筋攣通常是劇烈運動之後,大量體液和電解質流失引起、體溫過高是一個常見的症狀。新兵訓練中心、操場集會、沙漠旅行、劇烈運動都有機會造成熱筋攣。

治療方式必須大量輸液迅速補充電解質,同時降低中心體溫,若不好好處理,常會惡化成熱中暑,進而造成中樞神經病變、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有些個案甚至會死亡。

熱筋攣:處於炎熱的氣候下所產生的換氣過度、喘息、呼吸急促是在炎熱的環境下太久或是體溫調節中樞一時來不及反應,這些不舒服的現象發生時,你只要立即降低溫度症狀都可以立即獲得改善。

◆預防措施及降溫的方法:
———
1. 出門前先喝200cc左右的水,出門在外每半小時補充水分,每次約200cc的水,或運動飲料,可補充因流汗或熱蒸發所流失的水分與電解質。但不可一次喝得太多,以免造成頻尿或是胃腸的脹氣。

2. 外出踏青,一定要戴遮陽帽或洋傘,中午時分烈日當空時,盡量待在有樹蔭的地方或是涼亭底下。

3. 外出時最好穿寬鬆、透氣、吸汗的衣物,最好不要穿緊身衣、緊身牛仔褲。

4. 若是感覺有不舒服,一定要找個有冷氣的地方或是陰涼的地方立刻降溫,或是將水灑在身上讓它風乾。

5. 一旦發現中暑,除了將他帶到陰涼的地方之外,可緊急用水潑灑身體,再用電風扇風乾,或是用冰敷,將冰塊或冰敷墊放在腋下或鼠蹊部、頸部等大動脈流經的地方,可獲得迅速的降溫,但若是老人或是小孩就必須注意冰敷到將溫即可不可冰太久,以免發生低體溫的現象。

————————————————————————
◆什麼是熱痙攣?為什麼會熱痙攣?
———
熱痙攣通常在小兒高燒後的24小時內,特別是前幾個小時內發生,是嬰幼兒全身性痙攣發作(seizure)最常見的原因。發作時體溫常高達攝氏39度或以上,往往在高燒竄昇時突然發作。發作時小兒的眼球常會往上吊,全身僵直手腳抽搐,意識喪失,嘴唇及指甲發紺。由於病狀可怕,且來得突然,常令家長心生恐懼,不知所措。但,這種發作通常不會超過十分鐘,甚至不到一分鐘就自己停止。

小兒在高燒時誘發熱痙攣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可能和小兒的腦部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有關。事實上,熱痙攣並不罕見,據統計,每一百個五歲以下的小孩當中約有3-4個有過熱痙攣的經驗。通常發生在九個月大以上,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常發生的高峰約在一歲二個月大到一歲半之間。

◆熱痙攣發作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置?
———
熱痙攣發作時,家長常會驚惶失措,而急著拿東西往患兒的口中塞,因為怕他咬斷舌頭;看他手腳抽搐,又急著想扳直固定他的手腳;或者急著餵他退燒藥。 這些都是很危險的動作!痙攣發作時,小兒自己咬到舌頭的機會很低,在他的口中塞東西沒有什麼作用,反而增加阻塞呼吸道或是吸入異物的危險。強行扳直攣縮的手腳對痙攣的發作不但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因之拉傷患兒。這時候餵藥已不容易餵入,而且可能增加吸入性肺炎的危險,也是不恰當的行為。

所以,正確的作法是,患兒口中若有食物或異物,應先將之取出,但小心不要被咬到。然後讓患兒側躺或是讓他的頭轉向一側,以免咽喉中的口水或是食物被倒吸入氣管。適當的鬆開患兒的衣物,若有退燒的肛門塞劑,可先使用,千萬不要嗜試餵服口服退燒藥。清除周圍可能讓患兒撞傷的物品。然後,保持鎮靜,觀察痙攣發作的情形。因為當患者送到醫師面前時,通常發作已停止,所以,發作當時家長的觀察可作為醫師鑑別診斷的重要參考。觀察的重點包括:1.發作的持續時間多久,2.發作時肢體的抖動是全身對稱性的,還是只有單側肢體抖動,3.有沒有在24小時內接連發作兩次的情形。

若發作時間超過十分鐘,或是只有單側及不對稱性的肢體痙攣抖動,或已是24小時內的第二次發作,則可能不是單純的熱痙攣,應該馬上送醫。否則等發作停止後,再赴醫就診即可,因為急著往診所醫院跑反而錯失了觀察的機會。

◆熱痙攣要如何治療?
———
熱痙攣會自己停止,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不需治療。但最重要的是必須追查發燒背後的原因。據臨床觀察,熱痙攣患者最常見的發燒原因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玫瑰疹、及中耳炎。其他像泌尿道感染、急性腸胃炎、甚至預防注射後引起的發燒也可能誘發熱痙攣的發作。但最重要的是,有一些較少見卻嚴重,而且也會引起及發燒及痙攣發作的疾病不可忘記,如:腦膜腦炎、代謝性疾病引起的電解質不平衡、雷氏症候群……等。必要時醫師會安排抽血、腰椎穿刺脊髓液檢查、腦電波圖等來排除上述診斷的可能。

總而言之,熱痙攣患兒需要治療的不是熱痙攣本身,而是控制發燒及追查發燒背後的原因,並加以治療。

熱痙攣和癲癇發作很像,它會不會變成癲癇?

單純的熱痙攣不會轉變成癲癇,但是不要忘了,癲癇患者也常會在發燒時被誘發出來。所以,單純的熱痙攣和癲癇的鑑別診斷就很重要了,因為兩者的治療方向不相,預後的差別也很大。

◆當熱痙攣患兒有如下特徵時,就需要特別去鑑別有沒有癲癇的可能:
———
……1. 痙攣發作的時間超過十五分鐘。
……2. 單側或是不對性的肢體抽搐。
……3. 年紀小於九個月大或是大於五歲。
……4. 同一個發燒病程內發生過兩次(含)以上的痙攣發作。
……5. 發作完後有單側肢體較無力的情形。
……6. 有生長發育遲滯,或神經學檢查異常的現象。
……7. 有癲癇的家族史,或有頭部外傷的過去病史。

◆熱痙攣會不會留下後遺症?會不會復發?
———
單純的熱痙攣多半會在十分鐘內自動停止,不會對身體或腦部功能造成傷害,所以不會留下後遺症。發生過熱痙攣的小兒約有1/2到1/3的機會再發生第二次的熱痙攣,但不會是在同一個發燒的病程中。一般認為不需要以抗癲癇藥來預防它的發生,因為權衡抗癲癇藥的副作用及熱痙攣的少有後遺症來看,預防性投與抗癲癇藥不見得有利。而且大部份的抗癲癇藥對熱痙攣的預防效果並不理想。

◆熱痙攣會不會遺傳?
———
熱痙攣有強烈的家族遺傳傾向,但是它的遺傳機轉目前並不太清楚。據統計,熱痙攣患兒中約有1/3可問出熱痙攣的家族史。有熱痙攣家族史者的罹患率是無熱痙攣家族史者的二倍!若父母有熱痙攣的過去病史,則其小孩發生熱痙攣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4倍!

————————————————————————
◆幼兒疾病的警示—熱痙攣:
———
有些幼兒在發高燒時,會合併出現抽搐的情形,在醫學上稱為「熱痙攣」。不過,由於熱痙攣通常發作得很突然,而且寶寶發作時會有抽筋、眼球上吊……等危急的樣子,常讓許多父母嚇得心驚膽跳!究竟寶寶為何會發生「熱痙攣」,它又有何危險性,發作時該如何處理呢?

◆認識熱痙攣發生原因:
———
幼兒發生熱痙攣的原因,至今尚未有定論,通常在體溫超過攝氏38度以上,比較有可能發生。大部分的學者專家都認為,熱痙攣跟家族遺傳或腦部發育有關。

◆家族遺傳:
———
根據統計,熱痙攣家族之罹患率,約為無熱痙攣家族的二倍。而父母親當中,若有人小時候曾有熱痙攣的病史,則其子女的罹患率將增加為三倍至四倍。

◆腦部發育:
———
有越來越多的醫師認為,熱痙攣與腦部的發育尚未完全成熟有關。當幼兒發燒時,因體溫上升導致腦神經細胞過度興奮,產生了不正常的放電,造成瞬間意識喪失,且身體會不自主地抽筋。

◆症狀:
———
一般熱痙攣的發作時間,都在攝氏38度以上高燒24小時之內發生,整個過程約為5~15分鐘。有些情形甚至是數分鐘前寶寶還在玩耍,就突然抽筋、昏迷,到醫院急診室量體溫時,才發現已燒到39度!
因此,當孩子有生病發燒的現象,家長照顧時就要提高警覺,若孩子出現抽筋、意識昏迷、兩眼上吊、嘴唇發黑的現象,就要趕快送醫院了。

◆好發年齡:
———
熱痙攣的好發對象,是六個月大至六歲之間的幼兒,尤其以14個月~2歲嬰幼兒居多。

◆診斷:
———
熱痙攣的診斷,最重要的是必須排除神經系統感染的可能性,如腦膜炎、腦炎等;也須排除藥物中毒、電解質不平衡、頭部外傷、代謝性疾病、雷氏症候群等。所以幼兒在第一次發燒合併抽搐時,必須由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詳加診治,必要時做脊髓液的檢查,以排除腦膜炎引起的抽搐。
熱痙攣的症狀大多在發燒24小時內發生,特別是在體溫急速上升時。其發作時間通常在15分鐘以下,而若發作多次,且時間在15分鐘以上,就診時必須告知醫師,懷疑是否有其他引起痙攣的可能。

◆熱痙攣發作時,應如何處置?
———
當孩子疑似發生熱痙攣時,家長應保持冷靜,並先依照下列方式處置,再趕快送醫,以免患童因痙攣過久造成腦部缺氧,並鑑別是否非單純之熱痙孿。
……1. 讓患童平躺,臉側向一邊,防止嘔吐物阻塞呼吸道,並解開較緊的衣物、配件。
……2. 父母在一旁守護,切勿強行約束,或將物品塞入孩子口中。
……3. 迅速給予退燒,建議使用栓塞退熱劑,避免痙攣再次發生。
……4. 在孩子意識尚未完全清醒前,家長請勿離開、餵食。

◆熱痙攣與癲癇的差異:
———
有些父母在孩子第一次發生熱痙攣時,會誤以為是癲癇,其實,癲癇大部份屬於無熱性痙攣,這點是相當大的差異。許多熱痙攣在孩子六歲以後就會自行痊癒,不會再發作,但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患童,會轉變為罹患癲癇症,須藥物治療。不過,這一小部份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有下列特質的孩子就比較有可能轉為癲癇。
……1. 家族中有癲癇史。
……2. 神經發育本來就有異常。
……3. 腦波異常。
……4. 熱痙攣發作時間超過十五分鐘,出現的是局部合併全身性抽搐。
………(即所謂的「複雜型熱痙攣」)

◆叮嚀:
———
熱痙攣在兒科診所當中並不算罕見,也並非嚴重的疾病。不過,它發作時那瞬間兇猛而來的樣子,讓許多媽咪爸比相當擔心!其實,只要在發作期間為孩子做好保護措施,不讓他傷到自己,並且確定不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就無須太過擔心了!

————————————————————————
肌肉振顫(fasciculations)是一個醫學專有名詞,表示隨意肌不自主的顫動,一般人常濫用這個詞彙,泛指所有的肌肉抽動,其實這樣的說法不夠精準。

一般來說,若出現肌肉振顫的症狀,合併有肌腱反射降低、肌肉萎縮、肌肉無力的症狀,通常表示病灶為下神經元(lower motor neuron disease):包括脊髓前角、脊神經根、周邊神經所支配的任一個部位,肌肉振顫維神經電氣生理的變化,通常與支配的肌肉無關,換句話說,肌肉大部分是正常的。常見的疾病例如小兒麻痺症恢復期、神經根壓迫症狀、周邊神經病變、神經元病變等等。但是若只有出現肌肉振顫,不一定表示下神經元的支配有問題,還要與其他類似的症狀加以鑑別。

◆肌肉筋攣(muscle cramps)比肌肉振顫更為嚴重些,它的定義是肌肉長時間不自主的抽動,而造成疼痛的症狀,臨床上並不容易處理,但是只有少數情況會合併嚴重的疾病。真正的筋攣還要跟肌肉缺血性疼痛(ischemic pain)、肌肉攣縮(contracture)、肌肉強直(tetany)、和肌肉協調不良(dystonia)加以區分。確定是肌肉筋攣之後,還要和其他內科的疾病加以鑑別,包括體液缺失、電解質不平衡、血液透析相關症狀(電解質移動)、藥物(常為降血壓藥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等等。

◆熱筋攣(heat cramps)所造成的肌肉筋攣通常是劇烈運動之後,大量體液和電解質流失引起、體溫過高是一個常見的症狀。新兵訓練中心、操場集會、沙漠旅行、劇烈運動都有機會造成熱筋攣。治療方式必須大量輸液迅速補充電解質,同時降低中心體溫,若不好好處理,常會惡化成熱中暑,進而造成中樞神經病變、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有些個案甚至會死亡。

◆電解質不平衡(electrolyte imbalance)所造成的肌肉筋攣,若有合併體液流失的症狀,通常血液中鈉離子是偏低的,此時迅速補充電解質能夠改善肌肉筋攣的症狀。單獨血鉀過低(hypokalemia)的情況則較為少見,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血糖過低(hypoglycemia)合併血鉀過低所造成的肌肉筋攣。血鈣過低(hypocalcemia)不只會造成肌肉筋攣,嚴重的話還會造成肌肉強直(tetany)、腸胃道的症狀、心臟收縮力減弱等等。血液中鎂離子過低(hypomagnesemia)也會造成肌肉筋攣的症狀。

◆肌肉強直(tetany)通常比肌肉筋攣更為嚴重,它是一種肌肉持續不斷收縮的最後結果,肌肉被不斷刺激的結果,達到一個高原期,所有感覺及運動的組成都被牽連,不論是手腳四肢或嘴角的肌肉都有可能發生強直的症狀。若不加以處理,病人會進一步產生癲癇症的大發作、或者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臨床上的肌肉強直,通常與電解質不平衡、呼吸性鹼中毒有關。因此,首先要排除鈣離子過低、鎂離子過低、或鉀離子過低等基本原因,迅速加以矯正。

◆肌肉攣縮(contracture)也是肌肉不自主的收縮,但是並沒有神經電氣生理的變化,而且通常在病人活動時產生,不像肌肉筋攣通常都在病人靜止的時候產生。病人可分為兩大類,其一、有遺傳性的代謝問題,造成細胞內部發電廠無法正常發電。三磷酸腺酣(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合成有障礙。其二、有甲狀腺的問題,不論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或過低都有可能造成肌肉攣縮。

這篇文章是一個簡單的名詞介紹,相信讀者看完這篇介紹之後,能夠對於肌肉振顫、肌肉筋攣、熱筋攣、肌肉強直、肌肉攣縮有一個概念,有些人或許會問:同樣都是肌肉抽動,為什麼要區分那麼多症狀?其實,對於一個自然現象解釋的越精緻,表示認知的水平越高。臨床上正確的診斷就跟偵探辦案一樣,必須靠許多蛛絲馬跡來辨證。



◆資訊來源及網站:
———————————————————
◇大陸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國聽說前三名的醫院)
……■黃醫生
……■王醫生

◇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
……■忘記請教那個醫生的名字
……■陳護士

◇台灣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台灣聽說是兒科界比較好的一家)
……■林光麟醫生
標籤:
瀏覽次數:249    人氣指數:1849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5/10/2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0/15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