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3,53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5316389
薔薇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濃妝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既然抓不住為何不送一程!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
作者:
薔薇
日期: 2015.09.25 天氣:
心情:
Ori and the Blind Forest - Soundtrack
報紙有一則這樣的新聞:一個青年,因為追討朋友欠他的500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審的時候,青年的母親得知兒子將被判處死刑而暈倒。
而失去兒子的母親竟向法官求情,求法官從輕發落兇手, 並表示她能夠理解另一位即將失去孩子的母親的痛楚。最後,青年被免於死刑,改判12年的有期徒刑。青年向朋友的母親長跪不起,表示他極為深切的懺悔和感激。
這件事給我很深的思考。自古以來,「欠債還錢,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的事, 青年刺死了他的朋友,他朋友的母親理當要求他為其子抵命,這在法律,在人情上,都無可厚非。
但這位母親在經歷了喪子之痛後, 反倒深切同情起那位即將失去兒子的「仇人」的母親,同命相憐使她「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寬恕了那個青年,並代他向法官求情。這位母親的偉大在於她那顆偉大的心靈!
俗語:「滅卻心頭火,勝點佛前燈」。為什麼要點佛前燈?那是因為燈是光明與智慧的象徵,在佛前點燈, 可藉著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們的無明,成就我們的智慧波羅蜜,而獲無上功德。因而《無量壽經》說:「為世之燈明,乃人間最勝之福田。」《菩薩藏經》也說:「百千燈明,懺除悔罪。」
這位偉大的母親,滅掉了她的心頭怒火,也令一個誤入歧途的生命, 迷途知返,得以新生。她的行為雖悖常情,但卻具無上慈悲,她的良善和寬容, 令人無比的感動。
然而,生而為人,在現實生活中, 難免會遇到不如己意或被他人損害,於是自然會生氣。這心頭火就是佛教講的瞋心。這種憤怒、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 不安,也是人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癡一起被稱為「三毒」。
佛家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
宋代的張九成造訪喜禪師時,喜禪師問∶「你來這裡為何故?」張九成答∶「打死心頭火,特來參喜禪。」喜禪師聽了,就知他尚未悟道,故意試探說∶「緣何起得早, 妻被別人眠?」張九成一聽禪師平白無故說自己老婆和別人睡覺,心中無明火起, 氣憤地說∶「無明真禿子,焉敢發此言?」喜禪師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輕輕一撲扇,爐內又起煙。」張九成聽了,慚愧不已,更加誠篤地皈依佛門。
日本的山岡鐵舟和尚也有類似的遭遇。鐵舟到處參訪名師,一天,他見到了相國寺的獨園和尚。為了表示自己的悟境,他頗為得意地對獨園說∶「心、佛、眾生, 三者皆空。現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聖無凡,無施無受。」
當時獨園正在抽煙,未曾答腔。但他突然舉起煙管將山岡打了一下,青年禪者大為惱怒,吼道∶「 您打我幹嘛?」獨園反問∶「一切皆空,哪兒來的這麼大脾氣?」生氣、發怒、怨恨,這些都是由煩惱而引發的心頭火, 也就是瞋心之毒。
當我們遇到了違背自己意願或不順心的事,就會生起憎恚, 身心就不能平靜,由此產生的忿、恨、惱、嫉、害等危害極大的情緒,由此而起的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人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佛遺教經》雲:「當知瞋火,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又,寒山子有詩偈雲:「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仔細想想,人在生氣的時候,就好像烏雲蓋在心頭,你愈想驅散它, 愈驅之不走。其實,沒人喜歡生氣,但往往境界現前,卻沒辦法不生氣, 而且是越想越氣。由於眾生習氣不同,有人是沾火就著,有的看起來似乎不會生氣, 但心裡卻是暗自生悶氣。
不管怎樣,這心頭火,卻是被這怒和怨,慢慢點燃, 最後形成熊熊烈火,不管不顧,燒掉了所有的功德—親情、愛情、友情;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福報善果。
當然,人非聖賢,誰也不能時刻都保持良好狀態,但是, 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修持,來慢慢調整自己,學會在大事臨頭時「忍耐」克制,故寒山子詩偈雲:「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宋代高僧慈受禪師亦有《退步》詩:「萬事無如退步人, 摩頭至踵自觀身,只因吹滅心頭火,不見從前肚裡瞋。」
這首詩的大意是,勸人在受到傷害或吃虧的時候, 不要立刻就發火或心生報復,而是反觀自身,想想這件事因何而起,自己有沒有過錯?如果發怒,之後會有什麼結果?若不生氣又會有什麼結果?這樣孰是孰非就很清楚,怒火也就慢慢消退,相互之間的矛盾, 就不再那麼尖銳了。
一旦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現實,自然就可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 一場可能發生的爭吵或災難,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
晚清名將曾國藩,未求取功名前,去長沙讀書。他的書桌就在窗前, 後來有個叫展大寬的同學來了,因為來得晚,書桌只好安排在牆角。有一天,他突然衝著曾國藩大吼:「亮光都是從窗子照進來的,你憑什麼遮擋別人?」
曾國藩一聲不響地把桌子挪開。但展大寬仍不滿意,第二天, 他趁曾國藩不在,竟把自己的書桌挪到窗前,把曾國藩的書桌移到牆角。曾國藩看了沒說一句話,之後他就一直在牆角的位置讀書。後來曾國藩考中了舉人,展大寬又來尋釁。他氣呼呼地說:「你讀書的地方風水好,那本來是我的,結果讓你給奪去了。」
旁邊的同學為曾國藩抱不平,問道:「 書案的位置不是你吆二喝三的,非要換過來的嗎?」展大寬無理取鬧的說:「所以呀,他才奪了我的好風水!」那同學說:「那好啊,你再搬回牆角吧,明年准能中舉!」眾人哄堂大笑。
展大寬一臉狼狽,而曾國藩在旁,始終和顏悅色的聽著,不置一詞。
的確,曾國藩有大智,智在善忍!而他之後數十年的官場, 縱橫和名利雙收,都證明瞭他能以過人膽識和高超的手腕,「忍小忿以就大謀」,化逆境為坦途,屢歷艱險而屢屢成功。他的成功,最終歸功於一個「忍」字,官場失意,忍忿;同僚排擠,忍氣;戰事潰敗,忍辱;名利無收,忍欲;功高震主,忍嫉…,一個「忍」字,貫穿了曾國藩的一生,一個「忍」字,造就了曾國藩的輝煌。
而他亦有這樣的箴言流傳後世:「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瞋。」
「人只是怕當局,當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 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於物,忍劇則不擾於事, 忍撓則不折於勢,忍窮則不苟於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後人讚他是「每逢大事有靜氣」。
正是這種靜氣讓他的生命,有了一種安詳的境界。 安祥是一塊智慧的美玉,它與豁達寬容結伴,同寧靜慈悲為伍,以成熟豐富為內涵。一個人能有安祥的心態,便能從容地面對世間百態,雲卷雲舒,花開花落,一任自然,這便是一種永恆。
在佛經裡,「忍辱」的意涵很豐富。挫折、打擊固然要忍, 成功與歡樂也要忍;逆來受,順來也要受。在逆境中忍辱負重、蹣跚前行,這個道理大家能接受;而在事事順利、飛黃騰達的時候也要「忍辱」,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許多人在失意的時候還能刻苦自勵,一旦春風得意,就放蕩起來,得意忘形,言行舉止失了分寸,災難禍害很快就隨之而至。
學佛的人都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 也都明顯感覺到心頭火生起的時候,身心的迅速變化,既然如此,就應當適時轉換自己的心態,調整情緒,作深呼吸,安靜下來,從種種問題中,找出對治方法,並以償報和悲心來對待人和事,如此瞋心就生不起來了。
寂天菩薩有首偈頌:「遭遇任何事,莫擾歡喜心;若己不濟事, 反失諸善行。若事尚可為,雲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是啊,狂怒和暴喜,都不能讓我們獲得祥和的心, 那不如平心靜氣地來看世間。
標籤:
瀏覽次數:
192
人氣指數:
2592
累積鼓勵:
12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1
濃妝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說:既然抓不住為何不送一程!